我们与这片土地的距离

by kflai

杨诗文

在台湾念书时,每当遇到需要自我介绍的场合,都必定会以“我是马来西亚人”来公告天下自我的身份认同。这样的开场,与其说是介绍自己,倒不如说是想让自己沾点祖国的光。在他乡与朋友聊起自己成长的地方,免不了嘴角上扬、滔滔不绝地分享这片土地的美好。但对于念华小、独中及到台湾升学,而后又回到母校服务的我而言,每天挂在嘴边的多元文化特色在现实生活中却是这么近又那么远。教学过程中,发现孩子们对不同族群的生活及文化严重缺乏接触和了解的机会,我们生长在如此多元的环境却又对彼此感到疏离,不禁让人感叹也觉得可惜。

马来西亚的美无所不在,若要深刻感受这份多元的美好,最好的方法也许是“走出去”。2017年,我加入自然教室的海人童绘班义工团队,走进新山沿岸的双溪德曼(Sungai Temon)海人部落,没想到海人从此也走进了我的生活。海人(Orang Laut)是早期生活在柔佛海峡的海上原住民,也称为实里达人(Orang Seletar)。他们曾是马六甲和柔佛王朝雇用的海上军团,守护着这片狭长的水域。他们是名副其实的海上游牧民族,早期都住在海上的船屋,偶尔到岸上猎山猪、采集编织用的 Mengkuang 叶和树藤等。随着时代的变迁,实里达人如今已靠岸而居,唯他们的生活仍与这片海水及附近的红树林紧密相连。

从义工到协助带领海人游学活动的过程中,我和海人成了朋友,也不经意地发现了许多海人与自然环境共生的美丽画面。在这里,可以眺望海人经营的淡菜养殖场,偶尔还能看到海人小朋友自己划着船出海,看上去像是在玩耍,但他们总是收获满满地回到岸上。他们都是海的孩子,涨潮时喜欢在码头边跳水嬉戏;退潮时则会在泥滩地里捡蚌类或帮忙分类渔获。年轻力壮的青少年潜入海里叉鱼,海面上则有海人家族在捕鱼或通过海上交通往返新山市区和自己的家园。而红树林就如同他们的巴刹和药局,海人利用祖先传承的智慧在树林里寻找食物及草药的来源。他们善用资源、就地取材的生活方式实在让我和参与活动的大人小孩羡慕不已。

不过,这片海峡此刻一点也不平静,随着填海工程的到来,海人面临随时得迁村的命运。Carl Safina 在《海洋之歌》中写道:“生态系犹如一本被撕去了好几页的史书,人们翻开书本,已无法从残篇中得知真相,人们会以为本來就有这些空缺,而无奈或无知的接受”。海或红树林没了,海人就无法继续在此生活,这岂不是扼杀了大马的多元色彩吗?这片土地是让我们跨越藩篱、相互学习、贴近彼此的最佳地点,也许越多的了解就越能以欣赏和同理的角度去对待彼此。海人的家园就在这边城之上,它生生不息的呼吸与心跳,你可愿意来感受?

» 新山原住民海人村导览

支持作者
喜欢这个作品?请略表心意。

我相信至今仍喜欢阅读童话故事的成年人心中有一块充满希望的净土。希望,应该存在于你我的未来,没有年龄限制。一 缘希
当这个世界是童话 ≫